打印機的誕生是和計算機相輔相成的,作為一種結果輸出設備,市面上有許多商業化產品,例如靜電式,噴墨式,發光二極管式,熱敏式,激光式,針式設備等等,自從設備誕生之后,每一代都越來越輕量化,符合日常辦公所需,這種設備的歷史沿革有必要講解。
第一,上世紀70年代
美國人發明了針式打印機,它能夠輸出較簡單的圖形字符和符號,在特定的打印紙上將電腦內容通過文本的形式輸出。
第二,飛速發展時期
到了80年,將設備商品化已經沒有什么技術難題,日本人后來居上,開發出了質優價廉的輕型設備,并服務于辦公領域,隨后市場的增長速度極快,隨著電腦設備的普及化,搭配一臺打印機已經變成時代的需要,整個80年代設備的出售每年增長近8%。
第三,90年代至今
計算機技術配合互聯網,惠及了經濟和辦公領域,人們日益發覺電腦外設的重要性,于是打印設備便配套走入民間,價格越來越低廉,隨著針式設備漸漸的退化到特殊領域,噴墨設備拿到了接力棒,時至今日,一臺設備平均價格不足千元,又分成家用型,辦公型,票據型,服務于各個不同領域。
第四,技術的突變
在針式設備火爆的早期,服務的主體都是專業的辦公機構,由于效率低下,噪聲又大,所以實際用途并不廣,隨著噴墨技術的飛快發展,將較小的墨滴匯聚成精美的圖片和文字,不論從噪聲,速度,成本上都大幅降低,隨著技術成熟,像素點越來越小,圖像越來越清晰和精美,人們就越離不開這種電腦外設。
第五,高清化設備
如今世界上最清晰的九色打印設備可以達到1440PPI的超高像素,用于繪圖和廣告領域,作用非常大,如今精度更高的激光設備已經完全可以從技術上進行取代,可是由于價格太高昂,也導致限制了普及,所以在未來的十年時間里,市場中的主角仍然是噴墨式設備,這種機器已經變成了電腦購機的必備。
打印機的出現,大大的推動了辦公的智能化,從最早期的文檔打印,票據打印,簡單的廣告單打印,到后來的精美照片圖形設備,它的發展歷史正是科技爆炸的歷史,雖然各國家都在推進無紙化辦公,可是外設的銷售勢頭卻絲毫未減,即便人們在家庭中并沒有打印需要,為了不時之需,購買PC時仍然會選擇一臺外設,相信再過20年,這種有滴答噪聲的機器也不會退出歷史舞臺。